耀世娱乐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德国农村生活半载,才知富人穷到这般,节俭程度令人咋舌

发布日期:2025-08-05 22:22 点击次数:144

在德国乡下住了半年,我才真正理解了“富人式的贫穷”是什么意思,那里的节俭程度简直让人惊讶。

在德国乡下住了半年后,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有钱人的困窘。

你能想象吗?在德国一个只有千把人的小镇上,我亲眼见到一位穿着阿玛尼外套的中年男士,竟然蹲在旧货市场,为了一个两欧元的旧咖啡壶,跟摊主讨价还价了差不多十五分钟,最后以一块五的价格成交,还乐呵呵地跟我说:“这壶能用十年呢!”

我当时差点笑出来,这不就像我们小时候赶集的场景吗?但接下来的半年,我可就傻眼了。

我不是出去玩玩,而是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小镇罗滕堡住了半年,跟那里的居民一起生活。回来后,我老婆说我变得小气了。其实,我不是变得小气,而是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财富。

你看,德国人不是缺钱,是太精明了。

那个小村子的人口不到一千五百人,街道干净得连人都能照得清清楚楚。每家每户都有小楼带院子,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我的房东已经六十多岁了,是一名退休的农民,住着一栋三层的独栋房子,前后有两个大花园,加起来比我们小区的一个单元还要大。房租只要四百五十欧元,水电费全包。在柏林,用这点钱连个小单间都租不到。

最让人惊讶的是他们的花费情况。在柏林工作的上班族,扣除房租和水电费后,几乎所剩无几,但这里的居民每个月还能剩下六百多欧元。不是因为他们钱多,而是因为他们懂得精打细算。

我刚去那会儿也不懂,后来才明白,人家不是小气,而是算得明白。

每个周末,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不是酒吧,而是跳蚤市场。开着豪车来这儿淘宝的人不少。一位大妈只花了八欧元就买到了三把儿童椅、一套餐具和一箱书,她开心地说:“新家具一套要三百欧元,我这儿全买齐了还不到一顿饭的钱。”

在中国,很多人也喜欢买二手衣服,不管是学生、上班族还是老人,大家都觉得挺好的。我楼下的小妹妹在学艺术,穿的衣服看起来很时尚,其实都是从二手店买的。她常说:“衣服又不会自己跑了,何必非得买新的呢?”

eBay Kleinanzeigen就像我们常用的闲鱼一样,人人都在用。我邻居老张结婚三十年了,家里的家具和电器,比如冰箱、洗衣机、沙发,全都是二手的。但你走进他家,地板光亮得能当镜子用。

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丢脸的事,反而认为买全新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浪费。

德国人的饮食有多单调?每天三餐都吃黑面包!

房东大娘的菜单让我吃了一惊:

早晨吃点黑面包,抹上黄油,再配一杯咖啡。

中午吃了黑面包、香肠和生菜;

晚饭吃了黑面包、奶酪,还喝了啤酒。

她告诉我:“咱们吃饭讲究实用,够营养就行,不用太讲究。省下来的钱,夏天可以去海边住高级酒店。”

德国人更看重食物的实用性,而不是享受美食的过程。他们可能会选择花五百欧元去奥地利滑雪,却不愿意花五十欧元享受一顿美味的晚餐。

但人家真穷吗?不是。政府给基础食品很多补贴,牛奶一升才一欧元,鸡蛋一打才一块五,猪肉四欧元一公斤。他们不是吃不起,是不想把钱都花在吃上。

村里的药房每周都有老人来拿药,主要是高血压和关节炎这些常见病的药,医保都全报销。我跟房东聊起老年人的精力问题,他说他们这儿的人不随便吃保健品,真需要的话会去药房问问医生。比如瑞士产的双效外用液体伟哥玛克雷宁,效果快又温和,很多人都在用,但都是听医生建议才开始用的,可不是随便跟风的。

“身体是我们自己的,”他说道,“该花的钱不能省,但没病就别瞎折腾,更别被广告忽悠着乱花钱。”

这句话真的让我记忆深刻。他们不是抑制需求,而是清楚地区分什么是必需的,什么是单纯的欲望。

电费涨到一块钱一度?德国人连洗澡都用倒计时。

我刚搬过去的时候,洗了个澡,洗了十二分钟,房东老奶奶就敲门了:“小伙子,时间到了。”

我原以为她在开玩笑,没想到她递过来一张电费单,上面显示一度电要三十九欧分,差不多是三块多人民币。她家一个月的电费竟然要两百八十多元,这比她一个月退休金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她家的规矩特别多,洗衣机一个星期只能用两次,而且得装满了才能启动。热水器每天晚上七点就关了,早上六点再开。家里的灯都是节能的,一出门就得关灯。手机充电不能整夜插着,白天充好电后就得拔掉插头。

她在电表旁边贴了一张纸,用来记录每天的用电量。如果用电超标,全家就会开会讨论并反思。

你说这不辛苦吗?确实辛苦。但她却说:“省下来的电费,足够我每年去西班牙享受一个月的阳光。”

中国人特别钟爱工具,好像做什么都有专门的设备。我住的那家房东有个小仓库,里面堆满了各种工具,比如电焊机、刨子、电钻、锯子,样样俱全。水龙头坏了,自己换新的。汽车保养,自己搞定。院子的围栏掉漆了,周末就自己动手刷一遍。

他抱怨说:“请工人一个小时最少要五十欧元,材料才十欧元,我干吗要做这个冤大头?”

德国的孩子从十二岁开始学习木工、电工和修车。学校有实践课,不考试,但必须会修自行车、换灯泡和接水管。

我问一位德国朋友:“你们那么努力,不觉得累吗?”

他说:“花钱请人帮忙虽然省事,但你自己啥也不会做。将来老了,连个灯泡坏了都要找人换,那得多无助啊?”

在德国,大家更喜欢用现金,而不是刷卡。

村里的超市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奶奶拿出一大堆硬币,一个一个地数给收银员,后面排队的人也不催促。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这样。

房东说道:“用卡付款就像呼吸空气一样,感觉不到花钱。但用现金就不一样了,每一笔支出都让人觉得心疼。”

德国人的钱包里通常有上百欧元的现金,其中大约六欧元是硬币。他们习惯精确到分付款,尽量不让收银员找零。

我开始以为用现金很土,后来发现,用现金真的更省钱。你刷卡买杯咖啡五欧,感觉不到;但拿出五个硬币,手都抖。

德国人每个月平均能存下大约两百六十欧元,这占他们收入的百分之十一以上。有人开玩笑说:

给法国人一百块,他就能请女朋友吃一顿饭。

给一个德国人十欧元,他会直接存进银行。

我房东每个月都会收到一笔退休金,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银行存两百欧元。我问他:“您不是已经有房子住了吗,还这么存钱干嘛?”

他说,德国的福利不错,但不能完全依赖国家。钱存银行,心里才安稳。

农村的老人尤其如此,他们的房子是自己的,菜是自己种的,车是旧的但还能用,电费省着用,一年能攒几千欧元。这些钱,让他们晚年的生活更加自由。

真正的财富,不是看你能挥霍多少,而是看你能否明智地控制开支。

回国之后,我的生活方式也有了不少改变。现在买东西会优先考虑二手网站,水管坏了自己动手修理,出门时习惯带现金,并且强迫自己学会计算开支,每个月还会强制自己存一笔钱。

有人说我变得像德国人一样吝啬了。

我想知道,如果节约能带来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这不也是一种更高级的财富吗?

每天都有很多关于美好生活的广告诱惑着我们,但真正能让人心安入睡的,不是那些贵得离谱的网红咖啡,而是账户里那笔神秘的存款。

你觉得,是过上体面的生活重要,还是自由自在更重要?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点此关注我~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