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智慧光伏大棚补光调控终端用的6.5寸Windows系统工业手持终端机带来便捷体验

发布日期:2025-08-18 20:29 点击次数:98

智慧光伏大棚补光调控终端用的6.5寸Windows系统工业手持终端机带来便捷体验

三月的山东寿光,光伏农业园的草莓大棚里暖意融融。技术员王工蹲在畦垄旁,看着温度计上28℃的读数,眉头却拧成了疙瘩——第三茬草莓的甜度检测报告刚出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上一茬低了1.2个百分点。

又差了?赶来巡棚的园长张工递过一份记录表,东边三号棚更离谱,补光灯凌晨三点就自己灭了,现在那片的草莓蒂都发白。

王工叹了口气,指着操作台上的旧平板:这设备在棚里待久了就犯迷糊,湿度一大触屏就失灵,昨天调补光参数时,明明想设16小时光照,结果错按成了6小时。

这场持续了大半年的补光拉锯战,在智慧光伏大棚里并非个案。当太阳能板与农作物共享一片天空,如何在有限光照下精准调控补光系统,成了制约产量的关键难题。

一、光伏大棚里的光明难题:为什么普通设备总掉链子?

王工负责的园区占地200亩,32个光伏大棚里种着草莓、圣女果和彩椒。这些作物对光照的敏感度远超想象——草莓的花芽分化需要每天12-14小时光照,圣女果在结果期缺1小时光,单果重就会减少5%。

你看这光伏板的角度,王工指着棚顶错落有致的蓝色面板,晴天中午能挡住30%的自然光,必须靠补光灯补回来。但问题是,补光系统的调控设备比作物还娇气。

他拿起那台用了两年的工业平板,外壳边缘已经有些开裂。这东西在棚里待半天,表面就会凝结一层水汽,上周刚换的主板,昨天又因为受潮开不了机。更麻烦的是操作体验,戴着防菌手套根本按不准触屏,每次调整参数都得脱手套,一来二去耽误不少时间。

最让王工头疼的是信号问题。大棚里的金属支架会干扰无线信号,旧设备连不上5G,用Wi-Fi调补光时总断联。有次台风天,补光灯突然集体失控,等我们冒雨跑到控制室重启系统,草莓已经被强光灼伤了一片。

张工做过统计:去年因设备故障导致的补光失误,让园区损失了近15%的产量。不是没试过换设备,他翻着采购记录,有的太笨重,背着在棚里走一圈就累得够呛;有的功能太简单,连光伏板的发电量数据都读不了。

二、理想终端的画像:光伏大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调控设备?

在第三次草莓甜度不达标后,王工团队在会议室的白板上画了一张设备需求清单。这些写在红框里的字,渐渐勾勒出光伏大棚调控终端的理想模样:

首先是环境适应力。大棚里的湿度经常在85%以上,夏季棚内温度能飙到50℃,冬季夜间又会降到5℃,设备必须扛住这种冰火两重天,还得防得住农药喷雾和偶尔溅到的泥水。

其次是操作便捷性。技术员巡棚时要背着设备走几万步,重量最好控制在500克以内;按键得适合戴手套操作,屏幕在强光下也能看清楚,毕竟大棚里的阳光透过光伏板缝隙照下来,晃得人睁不开眼。

再者是连接稳定性。必须能同时兼容Wi-Fi和蓝牙,既能对接大棚的物联网系统,读取光伏板发电量和土壤墒情,又能近距离控制补光灯的开关和光谱。续航至少要撑过8小时,总不能在巡完一半棚时突然关机。

最后是数据采集能力。棚里的作物标签、设备编号都用二维码,补光系统的故障代码有时藏在设备深处,需要扫码枪能精准识别;最好带NFC功能,刷一下就能读取传感器的历史数据,不用再手动输入编号。

当时觉得这要求太苛刻了,王工笑了笑,直到上个月,农业设备展上看到了研维KR516手持终端。

三、从质疑到依赖:KR516如何成为大棚里的光控大师?

第一次把KR516拿到大棚里时,王工特意选了最潮湿的草莓棚。设备外壳是黑色的,摸上去带着磨砂质感,比之前的平板轻多了,裸机才470克,挂在脖子上巡棚都不觉得累。

他先测试了防水性能。对着设备喷了些水雾——这是大棚里常见的场景,因为经常要给草莓叶面喷水。擦干后屏幕照常操作,没有出现之前的触屏漂移。后来才知道它有IP67认证,别说喷水,短时间浸在水里都没事。

真正的惊喜在操作环节。王工戴着厚厚的防菌手套,试着按了按机身两侧的扫码键,咔哒一声很清脆,比之前按触屏方便多了。他扫了扫畦垄边的草莓生长标签,不到一秒就跳出了品种、定植日期和预设光照参数。这扫描速度真快,连沾着露水的二维码都能识别。

张工则盯上了它的续航能力。从早上7点开机,连接大棚物联网系统查看光伏发电量,调整补光灯的红蓝光谱比例,到下午3点巡完所有棚,电量还剩40%。7.4V的电池是耐用,以前的设备中午就得回去充电,现在一天下来都不用操心。

让王工印象最深的是信号稳定性。在金属支架最密集的圣女果棚,KR516的Wi-Fi信号始终满格,他边走边调整补光时长,系统响应几乎没有延迟。工程师说它支持双频Wi-Fi,2.4G绕障碍物强,5.8G传输快,在大棚里这种复杂环境下特别好用。

现在,KR516成了技术员们的标配。王工给我们看了组数据:启用设备一个月后,补光参数的调整误差从15%降到了2%,草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回升到11.5%;三号棚因为及时发现补光灯故障,减少损失近3万元。

最方便的是NFC功能,王工演示着,用设备碰了碰棚柱上的温湿度传感器,屏幕上立刻跳出近7天的记录曲线,以前查数据要记编号、登系统,现在刷一下就行,巡棚效率至少提高了40%。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