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两伊战争中国军火出口狂飙,数百亿外汇入账,这笔纪录至今未破!

发布日期:2025-09-11 11:02 点击次数:126

20世纪80年代,中东那片土地,烽火连天,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烧了整整八年。伊拉克和伊朗,两个国家像着了魔一样,把海量的资源都砸进了这个无底洞。

仗打得太凶,武器弹药的消耗简直是天文数字,自家那点军工厂根本就供不上。没办法,他们只能把目光投向外面,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找人卖武器。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军工底子薄得可怜,连造个迫击炮都费劲。后来,多亏了老大哥帮忙,我们才慢慢有了点像样的军工体系。

可好景不长,到了60年代初,老大哥突然翻脸,专家全撤走了。从那以后,中国的军工就只能靠自己摸索,硬着头皮往前冲。

到了70年代末,跟国际上的军事强国比起来,我们的主战装备还停留在二战后的第一代水平,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西方国家也曾抛出橄榄枝,说愿意卖武器技术给我们。但那些洋货,价格贵得吓人,关键的先进技术人家根本就不卖。

比如英国的“鹞”式战机,100架就要6亿多美元。德国的“豹”2坦克,一辆就快100万美元。

法国的“幻影”战机更离谱,一架将近1000万美元。那会儿中国穷啊,这些天价军火我们根本买不起。

就连美国,也只批准卖了24架“黑鹰”直升机。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两伊战争爆发了,这可真是老天爷给中国军火送了个大礼包。

意外之财,兵工厂的春天

伊拉克和伊朗打红了眼,对武器装备的需求急得要命。可偏偏,美苏这些主要军火商都对他们下了禁运令。

这下好了,中国武器虽然不算顶尖,但一下子就成了两伊眼里的香饽饽。

我们家的武器,虽然比不上洋货的精贵,但胜在皮实耐用,价格还亲民,性价比高得离谱,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

西方国家那些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美元的单价,把人吓得腿软。中国武器呢?便宜大碗,质量还过得去。

这种实惠的优势,让它们在中东的战火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于是,中国制造的坦克、步枪、火炮、弹药,像潮水一样源源不断地运往两伊战场。

那几年,中国的军工厂机器轰鸣,生产线全速运转,忙得热火朝天。

甚至有传闻说,为了维持双方的平衡,中国还玩起了“单日供伊拉克,双日供伊朗”的轮流交货模式。

这可不仅仅是保证了供应,更说明了中国军工在那段特殊时期,爆发出惊人的生产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军火滚滚,外汇哗哗

我们国内的617厂,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们的记录显示,整个80年代,光是卖给两伊的坦克就高达数千辆。

这笔买卖给厂里带来了将近10亿美元的收入。除了坦克,56式自动步枪、67式机枪、地雷、107毫米火箭弹,这些都是出口清单上的常客。

还有上千门130毫米和152毫米加农榴弹炮,以及成千上万发炮弹和各类弹药,像流水一样送往前线。

这些数字,活脱脱勾勒出中国军工生产线火力全开的景象。当年的统计数据也亮眼得很,中国的军火出口额蹭蹭上涨。

光是1987年一年,军火出口就飙到了37亿美元,其中两伊战争的订单,占了当年总额的95%!

这个数字在当时简直是炸裂般的存在。整个80年代,中国军事物资出口总额接近200亿美元。

这一下,中国直接跃升成了全球第四大武器装备出口国。你知道吗?1986年,中国全国的外汇储备才20.72亿美元。

想想看,军火贸易的收入,对当时的中国经济来说,那真是雪中送炭,救命钱啊。

1987年下半年,沙特阿拉伯大手一挥,买了36枚“东风3”导弹,这一单就价值40亿美元。

这笔交易再次证明了中国在国际军贸市场上有多活跃,我们的产品有多重要。

这些武器出口,为中国赚来了海量的外汇,这些钱对我们当时的经济发展简直太关键了。

有了钱,我们就能去国外买先进技术和设备,也能加大投入,搞自己的军工科研。

很多之前吃不饱饭的军工企业,一下子就活过来了。订单多了,工人们的积极性也高了,整个行业都焕发了生机。

从卖货郎到技术咖

当然,中国武器当时能卖得这么火,除了战争的特殊背景,也确实反映了我们自己的困境。

说白了,就是因为我们的技术相对不那么先进,才能靠着价格优势打开市场。

这种“薄利多销”的模式,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也敲响了警钟:未来的武器出口,不能光靠便宜,得拼技术、拼质量。

到了90年代初,中国在自主武器研制上,可真是憋足了劲,取得了不小的突破。QJG-02高射机枪,就是个响当当的例子。

这是90年代中期,中国完全自己研发的第一支14.5毫米高射机枪。1993年,这枪的脱壳弹、穿爆燃弹、瞄准镜,以及机枪本体的设计方案,都顺利通过了评审。

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军工已经不再是只会模仿的“学徒”,我们有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

笔者以为

回望两伊战争时期那段特殊的武器出口史,其实就是中国军工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从蹒跚学步到逐渐强大的一个缩影。

那段经历,为中国武器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从中也学到最重要一课:想要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光靠便宜可不行。

必须持续加大军工科研投入,不断提升技术和质量,这样,中国武器才能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