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续3个月对美国原油“清零”,精准反制让美能源企业陷入困境,贸易战剧本正被中国改写。
一、美国“松绑”背后的中国底气
美国商务部通知企业恢复对华出口芯片设计软件(EDA)、乙烷和飞机发动机。
通用电气航空获准向中国商飞供应发动机,解禁名单还包括半导体材料与高端医疗设备。
美媒称此为“贸易战缓和的信号”,但中国商务部直言:“这是纠错而非让步,讹诈胁迫没有出路!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私下承认,此类政策调整是“谈判需要”和“极限施压策略”。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收紧—松绑”的反复操作制造谈判筹码,迫使中国接受不合理条款。
中方以“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策略,迫使美方回到日内瓦和伦敦会谈的共识框架。
外交学院院长王帆指出:“美国取消限制,只因中国用实力证明单边施压无效。 ”
2025年1-5月,中国对美国原油进口量暴跌54%-76%,LNG连续40天“零进口”。
美国页岩油商切尼尔能源被迫搁置120亿美元投资项目,直言“失去中国市场等于失去未来”。
二、中国“断油”直击美国命门
2025年2月10日,中国对美国LNG加征15%关税,随后全面暂停进口。
美国墨西哥湾港口LNG运输船闲置率骤升,而欧洲却迎来“转售天然气潮”,中国买家将原定向美的订单转售德、奥等国,价格比欧洲现货低12美元/单位。
美国能源企业库存积压,第一季度对亚洲出口暴跌42%。
中国反制的底气源于能源自主布局:中俄管道输气量提升至480亿立方米/年,华润燃气与澳大利亚签署900万吨LNG长协。
国内页岩气产能突破300亿立方米,天津LNG接收站储罐扩容至27万立方米,储备可用天数达68天。
美国试图用能源卡脖子,却暴露自身软肋,失去中国这个占全球LNG新增需求35%的最大市场,美国能源霸权加速崩塌。
美国农业与能源州是共和党票仓,路易斯安那州出口终端建设停滞引发选民不满。
摩根士丹利测算:对华LNG断供导致美国年损失15亿美元,关税成本90%由美企承担。
三、封锁与反制的生死时速
美国一面解禁发动机,一面将中国电池关税升至82.4%,试图扼杀新能源产业。
宁德时代通过技术授权在东南亚建厂,亿纬锂能以FOB模式规避关税,中国钠离子电池量产成本降至0.45元/度电。
“卡脖子”清单正在失效,C919国产发动机研发提速,中芯国际14纳米芯片良率达95%。
美国芯片巨头高通、黑石集团高管密集访华,强调“中国发展权应受尊重”。
即便特朗普政府重启核设备对华禁令,西屋电气等企业仍向白宫施压要求恢复合作。
现实撕碎了美国“脱钩”幻想:F-35战机需中国稀土部件,美国光伏产业依赖新疆硅片。
王帆断言:“局部脱钩将是常态,但中国科技自立不受干扰。 ”
2025年3月,华为昇腾AI芯片搭载国产EDA完成7纳米设计,国产大飞机执飞沪深航线。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承认:“中国供应链无可替代,加税只会伤害美国企业。 ”
四、谁敢牺牲中国利益?
7月3日,中国商务部向全球发出严正警告:“反对任何国家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与美国达成交易! ”
此前美印谈判被曝含“孤立中国”条款,要求印度对华商品加税换取关税豁免。
中方直接亮剑:若触碰红线,将启动稀土管制等反制工具。
欧盟因美国关税分裂为两派:法国主张强硬对抗,英国选择签临时协议让步。
日本一度对美强硬,却因特朗普施压传出妥协风声。
中国用行动划清底线,当澳大利亚焦煤因事故涨价时,中国转向俄蒙铁路运输,拒绝被胁迫。
中联部部长刘建超在世界和平论坛质问:“政治家该为人民服务,还是为霸权卖命? ”
美军四星上将米尼汉叫嚣“2025年中美开战”,五角大楼紧急切割:“此言非官方立场。 ”
五、世界正在抛弃美国
特朗普4月宣布“对等关税”时,欧盟立即启动反制,加拿大对美钢铁加征报复性关税。
金砖国家扩容至15国,推动能源结算“去美元化”,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升至12%。
东盟拒绝在南海选边站,德国Uniper能源公司转向阿尔及利亚天然气,抛弃美国LNG。
美国务卿鲁比奥将LNG作为谈判筹码时,中国用市场规则反击:美国到岸价18美元/单位,而澳大利亚仅13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