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清晨,印度喀拉拉邦特里凡得琅国际机场机库大门缓缓拉开,身披防雨罩的英国皇家海军F-35B隐身战机被牵引车拖出。机场发言人随后证实:飞机定于当日起飞返回英国,结束长达五周零8天的“印度假期”。
一场天气引发的“技术翻车”6月14日晚,“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正在印度洋执行所谓“印太秩序维护”任务。一架编号BK-18的F-35B因恶劣天气和燃油告急,被迫备降最近的特里凡得琅国际机场。落地后检查发现,战机液压系统与辅助动力装置均出现重大故障,无法自行飞回航母。
英国海军先后派遣三批共40余名工程师、洛克希德·马丁专家携专用备件飞赴印度,四次尝试修复均未成功。其间,印度政府提议将战机拖入恒温机库以避免季风降雨侵蚀,但英方以“技术保密”为由拒绝,让价值1.1亿美元的第五代战机在停机坪风吹雨打。
印度网友的“全民狂欢”
战机滞留期间,印度社交媒体陷入一场狂欢。喀拉拉邦旅游局率先“整活”,发布卡通海报:椰子树环绕的停机坪上,F-35B“点赞”留言——“喀拉拉太美,我不想走”,并给出“五星好评”。当地网民则把战机P成“申请印度国籍”“二手仅售400万美元包邮”的商品图,甚至有餐厅推出“F-35B同款淋雨咖喱鸡”。
印媒评论称,这场“围观”让英国海军的“南海威慑”计划沦为笑谈。
保密焦虑下的“塑料盟友”
由于F-35项目核心代码掌握在美国手中,英国在技术保密上格外谨慎。英方最初拒绝印方任何靠近,连拖进机库都要等英美联合技术团队抵达后才松口。此举被印度智库专家帕蒂尔批评为“技术焦虑症碾压盟友信任”,“如果发生在敌对领土,英军还会耗五周吗?”
“拆解回家”的昂贵账单
据英国国防部透露,由于故障复杂,飞机短期内无法恢复飞行状态,最终选择拆解后用C-17运输机分批次运回英国本土,预计返英后仍需18个月才能重新形成战斗力。机场方面估算,仅停机费、安保与牵引费用,英方已支付超过50万卢比(约4.2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跨国运输与维修成本。
“闪电”离场,阴影犹存
当F-35B滑向跑道时,仍有印度民众在围栏外举起手机拍摄。对英国而言,这场意外不仅是一次装备保障的“滑铁卢”,更是一次国际公关的“翻车”。而对印度,这场全民狂欢背后,是对技术自主的再次警醒:只有自己的“先进战机”不再缺席,才不会在下一次“围观”中继续扮演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