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的F-22“猛禽”和F-35“闪电II”在一些人看来,算得上是当今全世界最先进的隐形战斗机,不过,有多少人知道它俩不能实现双向数据链的直接连接,这就暴露出了美军主战装备在体系作战能力上的一个挺大的短板。而且,中国在体系化作战能力上飞速追赶,这打得美国空军那个问题越发突出了。
F-22作为世界上第一款正式服役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配备了协作型的数据链;而F-35则采用了更先进的低被截获、低检测的通信系统。虽然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但两者的技术架构并不互通,导致F-22和F-35不能直接实时共享传感器信息和作战任务数据。这种“沟通不畅”的情况,非常影响美军在战场上的态势感知和协同作战的效率,问题还是挺大的。
现代战争里,体系作战能力可是决定胜负的命门。今年5月印巴发生空战时,巴基斯坦空军利用数据链,把预警机、战斗机和地面指挥系统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高效的战场信息网,结果成功压制了技术更厉害的印度航空力量。这一操作,真是把整体作战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这次的例子充分说明,没搞好体系化的数据共享平台,就算单机再牛,也难撑起现代战争那点复杂的变化,单靠单兵装备,很难应付得了现在这些高难度的作战环境。
为了搞定F-22和F-35之间的通信难题,美国空军联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2021年开启了“九头蛇计划”。这个项目利用U-2侦察机或MQ-9无人机作为中继站点,成功实现了F-22、F-35和地面操作员之间的双向数据交换。在测试过程中,U-2上的开放系统网关载荷,能把六架飞机的传感器信息实时传送到飞行员的头盔显示器和航空电子设备上,大大增强了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
洛马公司宣称,“九头蛇计划”是实现五角大楼“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愿景的关键一步,能让数据传输从几分钟缩短到几秒。不过,这一方案其实主要是在修补美军现有设备的不足,谈不上什么真正的技术突破。这么一想,问题就来了:美国为何不直接给F-22装备更先进的数传系统呢?原因嘛,要么成本太高,要么根本做不到。F-22自2005年正式服役,而它的核心系统设计始于上世纪90年代,架构偏向封闭,很难兼容最新一代的数据链标准。要对F-22的数传系统进行升级,难度不小:硬件老化,升级空间有限,要装MADL或其他新型数据链,几乎都得从零开始重新设计航空电子设备,既耗钱又费时长。
再说,F-22的机体寿命和维护费用也是让美军犹豫不决的原因之一。在2021年,美国空军参谋长布朗曾提过,到2030年逐步退役F-22的想法,虽然因为“下一代空中优势”计划推进慢了点,做了一些调整,但实际上对F-22的升级换代一直没有个长远的打算。这就导致“九头蛇计划”像是临时凑合的应急办法,根本算不上彻底、系统的解决措施。
中国空军的体系作战实力,得益于其统一高效的研发体系和对信息化战争的透彻理解。歼-20不仅拥有先进的隐形技术,其数据链系统还能和预警机、无人机以及其他平台紧密配合,打造出“云作战”的作战网络。再加上中国在电子战、人工智能和网络攻防等方面的飞速提升,更加巩固了整体体系作战的强大战斗力。
印巴之间的空战为美军敲响了警钟。巴基斯坦空军利用歼-10C和预警机的配合,取得了信息优势,成功压制了印度空军的阵风和苏-30MKI。这事儿说明,如今的空战不再只是比比谁的单机性能强,而是考验体系协作的能力。要是美军仍然依靠老旧的装备和临时性补救措施,面对中国等对手的体系化作战,可能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虽然“九头蛇计划”在测试时还算顺利,但归根结底,它还是那种“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临时应对办法,说白了就是短期内的权宜之计。
更深层次的烦恼在于,“九头蛇计划”其实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F-22架构老化的问题。美国空军的下一代空中优势项目(NGAD)虽然被看得挺重,但它的研发进度确实不快,而且花的钱也不少,短时间内还真不好说能不能赶上甚至超越F-22和F-35。
在这个过渡阶段,美国军方只能继续依靠“九头蛇计划”这样的补救措施,努力让那些已经陈旧的装备能够多撑一段时间,算是凑合着用吧。
“九头蛇计划”貌似为美军的主战机数据链问题带来了一线希望,实际上反映出的是美军在整合作战能力上还比较落后,显得有点儿无奈。这会儿的空战顶尖人物,当然得算中国空军啦。
发布高质量内容,咱们一起拿分成,这不就是鼓励大家多出好内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