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川建国不来北京看阅兵了,电话线那头的美防长直接被咱晾一边儿,就问这剧情不刺激?
警铃早在芝加哥安全小组会议室就响过。四月份那会儿他们私下盘算小川来华怎么走vip走廊,可越想越像走钢丝,后院鹰派隔着门缝盯得直冒杀气。保险起见,他们把行程表揉成一团,扔垃圾桶完事。
7月鲁比奥搂着王主任的合影刚上网,五角大楼就兴奋打蛇随棍,深更半夜给北京打电话,说什么“阅兵后能否高层对个时间”。礼貌应答是周末值班的干事回了一句“收到”,然后就没然后,直到现在手机左上角挂着大大的未接红色气泡。
小川心里账本翻得哗哗响:赌上俄亥俄州的票仓就为了拍张和中国仪仗队的合照?老家农场主还得等着他直播卖大豆。两边都算不通,票仓温度高于外交温度,瞎跑一趟就等于给对手递刀。
人算不如天算,贸易清单还是那副老面孔:波音继续锁仓库,芯片还是黑名单,锂电池不让卖,这要是飞一趟空手回白宫,摄影师连个握手特写都拍不到,回去推特评论区直接炸成大型翻车现场。想想也是头大。
这边说不去,那边国防部就想补窟窿。赫格塞斯想借香会刚放过的硬话往回兜,却不记得自己说中国“家门口都是雷”。嘴炮刚打完,求复课铃声。咱也不傻,手机里那份逐字稿还在呢,傻子才接。
不接其实是有原因的:你一边说“我要收快递”,一边把快递小哥拦门口检查三个小时,这生意谁乐意干?电话接了就被带节奏,想聊的内容没聊成,不想聊的被追问,咱才不进去那个套。
更有趣的是,每次看到美日澳声明,咱家网友弹幕都飘一句“剧本翻页太快”,紧跟着是军迷留言“等山东舰绕圈的卫星图”。看热闹的不嫌事大,反正大国的桌子是铁打的,但面子得自己挣。你拿不出新文件夹,人不会帮你开热点。
梳理一下会发现,8月去新加坡开会的某艘补给舰返程时故意在西太平洋绕个小圈,卫星图放出来美国就紧张兮兮。那边媒体喷“又来威胁叙事”,可眼里都是自己想看的影子。说白了,你把手机亮度调太高,看啥都是发光体。
川川不飞,半岛航迹倒是真打了一串呼号。日方雷达夜间警报亮起来秒回“收到确认”,华盛顿紧急热线嘟嘟响。谁家战斗机调个头能吓得股票跳水?历史课早讲过,情绪放大的那根弦永远在媒体频道里共振。
贸易那锅汤呢?第三回合谈判,中方清单甩桌上,美方清单还夹着“额外加税草案”。双方椅子都没坐热,咖啡还没凉透会就结束。摄影师哈欠连天,跟拍10年外交都没见过这么潦草的散场。
网民留言区热闹到冒泡,“川总鸽了”四个字连发十条,地面信号塔都快过载。老美那边也在刷,“why cancel”,可没有人敢把芝加哥安全预案截图甩给选民。社媒算法太懂人心,合集里只留下愤怒和冷饭,真相总是折叠在最底层。
至于赫格塞斯的未接来电,五角大楼发言人硬着头皮改成“双方正通过既有渠道保持沟通”。话术翻译听得我罐头笑出声:明明没人摁接听键,也得说成大家互通微信。
一圈看下来,问题其实简单:互信像电池,一边只充电三分钟,另一边刷视频一小时,谁都会跳红灯。电池饿急了,你给根面条它也认不出是主食。
从亚洲时间线到北美时间线,同一天的太阳在两片大陆挂的高度不一样。北京的早餐豆浆冒着热气,华盛顿的凌晨waffle还没出烤盘,时差在这种时候像结界,隔开的不止八小时,还有整整一沓谈崩的备忘录。
贸易、南海、芯片、军演、台湾零件,这些大标题每晚循环播放,新闻主持人嘴皮子磨出火星。可隔壁烧烤摊老板更关心铝价涨跌,他说全中国不接电话那天,自家烤串架的铁丝便宜了一毛钱。
说到底,就算小川真来了,除了红地毯换一蹭新颜色,其余啥都不会立刻翻转。制裁清单不会自动下线,海关柜口不会连夜放行,故事先高潮后转场的剪辑永远留给二次创作,现实的进度条卡在那里,像老式win98的漏斗一直转。
你说这事亏在哪儿?一个80年胜利日庆典,本可以让双方站一起合个影点赞朋友圈,现在变成一条只有单方微笑的合影,另一半摄像头空白。评论区够把失落炒成热度,但热度解决不了清单里的关税额度。
所以防长电话不响更好,电话响了咱也顶多回一句:先把旧账清一下。不然接了也是听对面念剧本。信任存折要一笔笔存,没存够就想全额取?银行都不干。
今天留一个大白心思:万一后天小川又改口呢?这剧情你敢追第二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