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多款新型武器装备亮相,包括东风-5C洲际导弹和高超音速反舰导弹,覆盖全球打击能力和反介入作战体系引发国际关注。
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出席观礼,中俄朝三国元首同台被视为对亚太战略格局的联合宣示。
而远在美国的特朗普全程收看直播后,一边公开称赞阅兵“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一边紧急下令8架战机飞越白宫上空,被外界解读为一场仓促的“隔空回应”。
特朗普在白宫接待波兰总统时,安排F-16和F-35战机以纪念飞行员为由飞越禁飞区,但时机巧合引发联想。他本人承认观看中国阅兵直播,并用“非常非常印象深刻”形容现场画面,却同时要求中国“点名感谢美国在二战中的贡献”。此外,他还在社交媒体暗示中俄朝“密谋反对美国”,并委托中国领导人向普京“转达问候”。
美国军方高层在中国阅兵前后频繁表态。太平洋空军司令施耐德宣称美军“不会被吓倒”,强调能突破“反介入/拒止区”并在中国周边行动。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则称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冲突”,但需保持太空、海洋等领域优势,并考虑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这些言论被分析人士视为对解放军区域拒止能力的直接回应。
中国阅兵展示的武器装备成为焦点。东风-5C洲际导弹具备多弹头分导和全球覆盖能力,突防速度超过5马赫,被美国《国家安全杂志》称为“改变游戏规则的武器”。鹰击系列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则对航母战斗群形成压力,美军报告显示现有反导系统对其拦截率不足15%。此外,无人作战集群和防空系统等装备体现了解放军体系化作战能力的提升。
西方媒体和欧盟对阅兵反应强烈。法国媒体称中国“警告西方”,德国之声指责中俄朝“挑战国际秩序”,《纽约时报》则认为阅兵意在“煽动民族主义”和威慑台海干预势力。欧盟外交官卡拉斯称三国展现“亲密合作姿态”,建立“挑战西方秩序的联盟”。这些评价与中国“纪念历史、维护和平”的官方表述形成对比。
普京在阅兵结束后由中国外长王毅送离,随后特朗普释放与普京通话的信号。欧洲方面,法国总统马克龙召集35国会议,宣布26国承诺在俄乌停战后向乌克兰派遣保障部队,强调“不部署前线”。分析认为,欧洲试图通过多国部队形成对俄缓冲带,并减少对美军事依赖。
特朗普对阅兵的执念早有迹象。2017年访问法国时,他对巴黎阅兵场面印象深刻,回国后多次要求举办类似活动,但因预算和安保问题受阻。2025年6月美国陆军纪念阅兵虽规模扩大,仍未能达到其预期效果。中国阅兵的整齐队列和文化输出(如多国模仿中式正步)进一步加深其心理落差。
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亦成为背景。2025年对美贸易依赖度降至不足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万亿元,内需市场成为增长主力。特朗普所谓“中国需要美国”的论断遭数据反驳,而关税战的反噬效应已引发美国大豆协会等团体呼吁改善对华关系。
美军战略部署面临实际挑战。中国高超音速武器和反介入体系迫使美军重新评估全球投送模式,西太平洋地区的传统航母威慑力下降。《国家安全杂志》呼吁美方“保持战略冷静”,承认“霸主时代已过”,避免被恐惧绑架决策。俄乌冲突的僵局也表明,实战经验未必能应对新时代威慑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