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朴炳锡,白发苍苍,行色匆匆。
这位韩国政坛的“中国通”老将,揣着总统的亲笔信,带着一支堪称豪华的“知华派”特使团,一落地北京,就感受到了空气中的凉意。
他来过北京很多次,甚至出席过冬奥会的开幕式。但这一次,任务格外沉重。韩国经济告急,他得来中国找条活路。
可北京,却对那封APEC会议邀请函,给出了耐人寻味的沉默。这沉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老朋友之间,情谊与利益的复杂算计。
家里快揭不开锅了
韩国这次,是真急了,急得火烧眉毛。
特使团那份长达20页的《中韩经济合作紧急提案》,字里行间写的全是“救命”。
核心诉求刀刀见血:求中国放宽汽车零部件进口,让韩企能参与中国的新基建,再把两国自贸协定的谈判往前推推。
每一个字背后,都是韩国经济正在淌血的伤口。
韩元兑人民币汇率,跌到了0.00509的历史冰点。韩国货在中国市场,那点价格优势,几乎被磨平了。
更要命的,是几大支柱产业,齐刷刷地拉了胯。
曾经横扫全球的半导体,出口占比从四成多暴跌到不足三成。汽车零部件对华出口,更是直接腰斩,跌了23%,逼得现代这种巨头都得在中国收缩战线。
韩国官方自己都悲观预测,再这么下去,今年GDP增速能保住1%就算烧高香了。
为了表诚意,韩国人来之前,先给自己放了点血。
主动表示,关于中厚板的反倾销问题,可以坐下来谈。要知道,就在三个月前,他们还嘴硬得很,非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这种180度的大转弯,不是低头,是疼得站不住了。
北京的回应:已读,不回
面对韩国的十万火急,北京的沉默,不是没看见,是算盘打得精。
迟迟不回复APEC邀请,这手“已读不回”的背后,藏着三层算计。
第一,你之前对我搞反倾销,现在我晾着你,这是敲打,是反制,让你长长记性。
第二,北京也在看,看看桌上还有谁会来,好在多边舞台上,找到最舒服的那个位置。
最关键的第三层,是想借这个机会,把中韩自贸协定谈判里那些难啃的硬骨头,给啃下来。
韩国是东道主,想在APEC上聊“供应链韧性”这种高大上的话题。
可中国更关心实际的:你韩国单方面搞的那份长达47项的技术产品市场准入限制清单,什么时候能撤了?
这就像俩人谈事儿,一个想画大饼聊未来,一个说先把眼前的账结了。
有知情人士说,中方的态度很明确:那些不合理的贸易限制不取消,关系就很难往前走。
想谈感情?先把账结了
眼看硬的不行,朴炳锡只好来软的,打出了“感情牌”。
他在会谈里,特意提起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那会儿,中韩两国是怎么背靠背,稳住东亚经济的。
翻来覆去地强调,“患难见真情”啊。
历史确实是温暖的。2015年中韩自贸协定一签,五年里,双边贸易额猛增了63%。中国市场给韩国创造了超过300万个饭碗。
疫情期间,两国互相支援的口罩防护服,价值也超过50亿美元。
但感情归感情,今时不同往日了。
中国经济自己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在国际场合,当然要先算好自己的那本账。“老友情”是珍贵,但已经不是那把能开所有锁的万能钥匙了。
现在中韩的经贸关系,就是这么拧巴。
一边,中国连续19年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依然庞大。另一边,小摩擦就没断过,你查我的光伏,我就严检你的化妆品。
结语
朴炳锡的特使团走了,关于APEC参会的事,还是没个准话。
但市场比谁都诚实。消息一出,韩元汇率应声回升了0.3%,中概股也集体飘红。
这似乎在说,政治上掰手腕归掰手腕,但钱的流向,最终会把两国引向共同的利益点。
这场外交拉锯战,大概率不会有简单的“是”或“否”。
大国博弈的牌桌上,中韩关系或许已经进入了一个“有条件合作”的新阶段。中国很可能会等韩国在贸易限制上先松口,再点头去参会。
而韩国,也必须在产业链合作上,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
毕竟,朋友还得做,但交朋友的规矩,已经变了。尊重和利益,才是最硬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