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得说,石齐平一句话点破了个大问题——美国这回变脸背后到底在怕啥?不是没有迹象。你说特朗普那天在国际峰会上的发言,之前美国还一副“你们别跟我谈合作,咱们才是主角”的态度,这次居然让联合声明把中国和印太地区的提法硬生生剔除了。这操作,别说我没吓一跳,好像有人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不再是他们说的算了。
我查资料,最近的趋势也挺明显的。官方统计,美国2018年到2022年的军费开支飙升了将近20%,但重点不是这点,而是他们在高科技和关键原材料上的“难堪”。比如稀土,路透社报道,2022年中国占全球供应比例高达80%以上。你想想,日本和美国除了弹药和芯片,最怕的就是这个。镓、锗这些关键材料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还怎么和咱们“硬刚”?这就像你天天用的手机,一靠稀土原料就卡脖子,领先的军事和科技都得靠人家。这还是现实——谁都知道,“卡脖子”一旦被卡住,不光是不能打脸,还能让你吃更多闭门羹。
再说经济,咱们去年经济数据公布的非常亮眼——GDP增速接近5%,科技创新指数连续几年涨。科技从开源社区到量子计算的研发投入,美方内部都焦了。美国那边,科技公司一年投资增长至少15%,拼命弥补“卡脖子”的短板,比如新能源、半导体技术。不止是企业看得明白,美国也感觉到压力。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同比增长了11%。我说美国心里这个焦虑,能想象么?
而且,不止是经济和科技,海军都在忙着“开拓远洋”。我亲眼看到新闻报道,那边新下水的核动力潜艇、航母,仿佛在推动“海上霸主”梦的步伐突然变得不那么坚定了。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咱们的海军舰队一年比一年壮观。这不,美国最近还在拉拢欧洲,试图把他们拉到自己排的“新冷战”阵线里。可欧洲国家都看得很清楚,自己是不是还在被美国用“盟友的名义”压榨?我查了个数据,中欧贸易去年突破了7500亿美元,增长了7%。欧洲人其实不傻,知道咱们合作背后是真实的利益。
再回到政治上,特朗普访华的消息流出来后,就有人猜测美国的战略图谋是不是变了。以前美国多依赖“制造分裂”,把中国描绘成“威胁”的对象,但近期的政治信号明显不同。6月份,国务院突然联系国内做生意的美资企业高管,问的都是特朗普二任期的计划。你说有人还记得,曾经美国是“对中国遏制战略”打得火热,现在突然问“那合作呢”了?这其实透露出一种信号:美国正试图找出新的相处模式,但里面夹杂着焦虑。
你最“刺眼”的还是美国发现,凭靠自己有限的资源,想在新科技、芯片、稀土这些关键材料上保持长久领先,真的是难如登天。不是他们不努力,是真的晶片生产线、稀土矿商敢堵着不给。去年,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的稀土出口减少了约7%,但对应的高端应用反而增长了12%。说明咱们在高附加值环节的布局,比之前更稳了。
美国对中国的“担心”更多是“怕失去控制权”。从贸易战到科技封锁,再到军事布局,其实都是想“卡中国脖子”,可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在这几年的“卡脖子”战中,咱们不但没有被压垮,反倒在某些技术点实现了突破。像2022年中国在半导体设备专利申请上,增速达到创纪录的25%。你懂的,这些“担心”的背后,就是他们看到了“中国的崛起”有可能打破原有的格局。而特朗普不提“印太战略”和“遏制中国”,不是没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变脸”其实也在敲打自己:还敢继续指望用“硬撑”去维护霸权吗?还是得“挤出来点合作的空间”——但那到底是真愿意,不是真的觉得“合作共赢”靠谱?我也看不透。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这种“喊打喊和平”的姿态,背后隐藏的,是他们的焦虑和不安。
问题是,咱们还能信美国的“面子话”么?明明知道他们打着和平的旗号,心里还在琢磨怎么把咱们踩在脚下。只是每次的“变脸”,都让人觉得这场棋局越走越虚。你说,咱们就这么等着看他们到头来到底怕啥,是怕咱们变强,还是怕自己不再有话语权?你觉得真有那么容易“拉回合作”的那一套套路吗?我倒觉得,别天真,谁都知道局势变得比以前复杂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