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特朗普被戳中痛处,普京已经把话说开了,俄罗斯不是欧盟可比的

发布日期:2025-08-09 13:49 点击次数:175

2025年7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乘坐“空军一号”返回华盛顿途中,突然抛出一枚外交炸弹:他将给俄罗斯的最后通牒期限从50天猛砍至10天。

如果普京未能在8月7日至9日前与乌克兰达成协议,美国将对俄罗斯商品征收100%关税,甚至可能惩罚继续购买俄石油的国家。

这个决定让北约盟友都措手不及。就在两周前的7月14日,特朗普还通过北约向俄罗斯提供50天谈判窗口期,承诺向乌克兰提供先进武器。此刻的突然变脸,暴露了美国对俄战略的混乱与无奈。

戏剧性的是,就在特朗普发出通牒后48小时,欧盟突然宣布暂停对乌克兰的15亿欧元援助计划。这个决定如同给普京送上“大礼”,让俄罗斯在战场压力骤减的同时,也让特朗普的强硬威胁瞬间失去了支点。

欧盟的援助暂停来得正是时候。乌克兰军队在战场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俄军已在哈尔科夫、库皮扬斯克和波克罗夫斯克等地取得显著突破。此时失去欧盟援助,对乌克兰无异于雪上加霜。

欧盟一直是乌克兰最重要的支持者,特别是在美国对乌援助逐渐减少的背景下。15亿欧元援助的暂停,意味着乌克兰失去了一个关键的外部支撑。

战场上的乌军不仅士气低落,装备补给也日益紧张。俄罗斯则抓住这个机会,在多个战线加强攻势,进一步扩大战场优势。

更让特朗普恼火的是,欧盟的“反水”发生在最敏感的时刻。他原本指望通过缩短期限施压普京,却没想到后院起火。欧盟的决定无形中削弱了美国的谈判筹码,让俄罗斯获得了更大的战略空间。

欧盟暂停援助的背后,是欧洲深陷的能源危机。2025年1月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切断了通往欧洲的最后两条输气管道。这一举动让欧盟27国能源部长措手不及,紧急召开的线上会议也无果而终。

为填补能源缺口,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特朗普在7月27日签署了一份新贸易框架,承诺未来三年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产品,主要是液化天然气和石油。

这个天文数字引发能源分析师质疑:欧洲现有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再气化设施,根本无法处理如此庞大的进口量。

现实比想象的更残酷。德国工业天然气成本在三年内暴涨四倍,制造业利润率直线下滑。西门子能源部门生产线搬去了美国得克萨斯州,宝马在莱比锡的电动汽车工厂也几近凋零。2024年德国对美直接投资激增40%,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产业外流潮”。

普通民众的日子同样艰难。77%的德国家庭因能源账单上涨而削减其他支出,44%的家庭被迫动用储蓄应对生活开支。汉堡、柏林等城市爆发的“燃气断供日”抗议活动,已演变成超过十万人的大规模游行。

特朗普对普京发出10天通牒的理由冠冕堂皇——他公开表示对普京“十分失望”,批评俄方缺乏谈判诚意。但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国内政治考量。特朗普在美国面临一系列法律麻烦和政治丑闻,急需通过外交强硬姿态转移公众视线。

美俄关系曾有过短暂缓和迹象。2025年5月19日,特朗普与普京进行了两小时通话,气氛相当融洽。

普京当时表示通话“坦诚且非常有益”,特朗普则宣布俄乌将“立即”开始停火谈判。普京还透露俄罗斯希望在冲突结束后与美国开展大规模贸易。

好景不长。谈判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顿巴斯地区军事行动持续升级,特朗普的耐心终于耗尽。他的威胁看似凶猛,却自相矛盾——在通牒声明中,他坦言“不确定制裁是否能迫使俄罗斯让步”。这种底气不足的表态,削弱了威胁的分量。

俄罗斯的反应异常冷静。截至7月30日,俄方未就新期限作出正式回应。此前俄政府曾警告美国“别重蹈拜登覆辙”,暗示可能采取强硬对抗措施。普京深知,时间站在俄罗斯一边。

俄乌战场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2025年乌克兰国防预算高达2.6万亿格里夫纳,占GDP的31.1%,创下全球最高军费比例。乌克兰累计伤亡超过40万人,其中23万士兵永久丧失战斗力。

俄军则调整战术,从早期的快速突袭转向持久消耗战,逐渐掌握战场主动权。在占领列别焦夫卡和小洛克尼亚等战略要地后,俄军继续在哈尔科夫、库皮扬斯克和波克罗夫斯克等地推进。

欧盟暂停援助进一步削弱了乌克兰的抵抗能力。没有足够的外部支持,乌克兰难以维持长期作战。战场上的乌军装备不足、士气低落,面临被俄军全面围困的风险。

与此同时,美国对乌军援也显疲态。特朗普承诺的55亿美元援助迟迟未到账,加上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行动分散了美军火产能,乌克兰急需的炮弹库存告急。战场上的天平正不可逆转地向俄罗斯倾斜。

面对西方制裁,俄罗斯启动了“向东转”战略,成效显著。2025年,俄罗斯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创下历史新高,对印度石油出口实现翻倍增长。通过“影子船队”绕行制裁,2024年上半年经第三国转运的俄罗斯石油出口增长15%。

能源出口的多元化使俄罗斯经济展现出惊人韧性。尽管面临西方世界的连番打击,俄罗斯依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了战略转型。

俄罗斯在军事工业领域也实现了自给自足。2025年,俄罗斯军工企业每年可生产多达1000枚9M723导弹或“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相比之下,作为应对弹道导弹最有效武器的“爱国者”导弹年产量不足900枚,未来几年最多也只能达到1100枚。

俄罗斯的强势表现,让普京进一步巩固了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地位。这场冲突正成为俄罗斯在全球政治格局中重新崛起的关键一役。

欧洲终于尝到盲目追随美国的苦果。欧盟在全球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已从2018年的15.42%下滑至2023年的14.55%。2025年,欧洲还将多支付约1200亿欧元弥补能源缺口。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2022年初的警告正在成为现实:“欧洲恐将成为最大输家”6。欧洲议会第18轮对俄制裁方案出台时,议员米兰·乌里克公开质疑:“如果经济制裁奏效,首批制裁方案就足够了,何必拖到第18轮?”

欧盟内部矛盾重重。欧盟委员会提出的2万亿欧元七年预算遭到强烈反对。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直接炮轰:“预算的20-25%都流向乌克兰,还有10-12%用于偿还先前贷款。预算的30%流向了不该去的地方!”

军事上,欧洲同样陷入尴尬。由于向乌克兰交付导弹,欧洲自身的武器库几乎被掏空。目前几乎没有北约欧洲成员国拥有射程超过500公里的精确制导武器。面对军事短板,欧洲国家正排队购买美国武器,进一步加深了对美国的依赖。

特朗普缩短通牒期限的决定在莫斯科几乎没引起波澜。俄罗斯外交部大楼里,官员们照常处理文件,仿佛美国的威胁只是背景噪音。

普京的向东战略已收获实质回报:对华天然气管道满负荷运转,印度市场大门敞开,俄罗斯经济在制裁风暴中站稳了脚跟。

欧盟委员会总部内,工作人员正在焦头烂额地核算那份7500亿美元能源大单的技术细节。他们发现欧洲现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吞吐量,连协议要求的三分之一都难以满足。

布鲁塞尔的会议室里弥漫着无力感,默克尔三年前的预言正在每个季度经济报告中变成冰冷的数字。

俄乌前线阵地上,乌克兰士兵检查着所剩无几的弹药。欧盟暂停的15亿欧元援助,意味着他们下个月的补给将更加捉襟见肘。

而千里之外的华盛顿,特朗普的10天倒计时仍在继续,但所有人都清楚——当通牒到期那一刻,尴尬的不会是被威胁的人。

信息来源:普京:如果有人对迄今俄乌和谈成果感到失望,那是因为“期望过高”

2025-08-01 22:10·环球时报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