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到没有?美国现在那态度,真的是不断退步,不但不把普京会晤当回事,还硬说是“了解形势”,不叫谈判。这一套,亮明态度是不是就代表他们把俄乌冲突的问题,先搁置了?我真是坐在沙发上看着这一幕,然后心里暗想,真是看得出来,美方那点儿心思也就那么点儿。不知道是不是觉得,自己这次的“压制”、“孤立”策略,已经得手到一定程度了,搞得现在跟俄罗斯几乎没有什么共同话题。
我查资料,去年华盛顿那边的表态还不一样,拜登当时还说愿意“随时准备会谈”,结果到后面就是一句“对话无果”。数据很清楚,美方去年对俄制裁已超过一百次,涉及贸易、金融、技术授权,内容之多,难以想象。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美国对俄的制裁指数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在能源和金融领域,限制越收越紧。
可是你得想啊,这么“连续不断”的施压,俄方那边怎么想?你以为普京在官媒那里能忍?去年俄方就多次强调,制裁只会让他们更坚决走自主路线,他们自己也搞了个“包容的抵抗”计划。到今年俄报告,外汇储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黄金储备增加个百分点,说明他们并没有在被制裁恐慌,反倒是真的一步步调整策略。
重点是,俄罗斯把自给自足的底气,搞得比以往更足。去年俄央行报告显示,消费品自给率提高了8%。这不是说他们经济已经扛过来了,而是告诉你美方的策略没法彻底扼住俄的命脉。这就像你拼命封锁门,可人家越闭越紧,门越关越会修,越逼越坚强。
再讲个供需关系的现实。去年能源出口数据,俄燃料出口比前年提升了12%,尤其是对亚洲新兴市场。欧洲那边虽然制裁打压,但俄罗斯用“下一个市场”补上去了。路透社报道显示,俄对华出口能源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就算西方泼冷水,俄罗斯的大门还是敞开的,所以,华盛顿那点儿“无所作为”的面具,越拖越明显。
你说,搞到就是不是“谈判”这个词的问题了。美国嘴上说要了解“形势”,实际上是不想正面碰撞,怕搞出个“真实对话”把自己搞得太难堪。可是你细想,那些所谓的“压力工具”,到底用在了哪里?一个月前,联邦储备主席鲍威尔还在说,美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没有陷入衰退”,是不是出了点新问题?现在的美国,连自己经济的底盘都感觉有点摇晃,何况对俄那边。有数据说,去年美国经济增长率才1.2%,投资连续下滑,买车、买房越来越难,民众的消费热情在减退。
问题真在这里。之前美方信心爆棚,觉得只有制裁、斩断俄经济链,就能逼出个“乖乖听话的俄罗斯”。人家也不是一味硬扛,不然俄罗斯经济早就崩了。按我看,美俄的关系就像两个两个铁丝绑在一起的线圈,忽然断了一角,就会引起微妙的变化。
更别说,现在美国内部的争吵也多了。财政压力、政治分裂、国际声誉的逐渐 decline,搞得他们也很头疼。有报道说,华盛顿那边在考虑是不是要转变策略,把抗俄的焦点从“制裁”转到“技术封锁”,但问题是技术封锁能走多远?如果俄罗斯自己搞“自主创新”,那就真成了“你限制我,我反弹”的局面。去年俄方在人工智能、无人机技术上的突破,外界其实关注不少。不能忽视的是,俄罗斯毕竟是个大国,有一批科研人员、军工企业,不能小看他们的底子。
你说到搞这些策略,真的是想达到什么?还是自己心里那套“优越感”没有变?别天真了,现在美国各种迷失方向的政策,背后藏着的不是“战胜”俄,而是自己越来越觉得“力量”变得脆弱。会不会,爆发点其实就是他们自己内部的“危机感”逐渐放大。
反正,我看着这些新闻,心里其实很清楚,基本上华盛顿连个“真谈”的脸也没有。那些摆出来的姿态,就是一场戏。俄方都说了,想要真谈解决问题,得是平等对话,但美国的动作就像在打太极,一边“演戏”一边“退场”。别让他们骗得太快,日本人说:“要真刀真枪的,早就见面了。”可问题是,现在连见面都不愿意正面面对,拖成这个样子,还指望啥解决办法?真是笑死人。
你告诉我,美方那点儿“工具箱”,里边除了空洞和套路,还能打出什么牌?他们都清楚,不这么折腾,俄还不自己搞出“新路线”来?真扯。看来,最后的结局,不是他们要的那样简单,但他们偏偏走得还挺远。到真让自己陷进去,能不能扛得住才是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