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特朗普三招搅动美联储,降息背后中美资本市场或迎三重新机遇

发布日期:2025-08-18 19:10 点击次数:53

引言

美国金融圈最近又被特朗普“掀了锅盖”。7月CPI数据刚公布,这位前总统就高调喊话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必须降息,还扬言要把对方告上法庭。到底是经济大戏还是政治秀场?这波操作究竟会带来什么蝴蝶效应?

正文

说起这场风波,核心其实绕不开一组数据——美国7月CPI同比上涨2.7%,略低于预期。乍一看,这点涨幅好像没啥大不了,但在特朗普眼里却成了敲打美联储的“尚方宝剑”。他借着通胀放缓的由头,一边施压央行赶紧降息,一边用30亿美元修缮费质疑鲍威尔的管理能力。这种把经济问题和个人恩怨搅在一起的做派,不仅让市场情绪瞬间升温,也让普通投资者有点摸不着头脑。

其实,CPI指数本身就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数据之一,说白了就是买菜、加油、缴房租贵不贵。如果物价太高,大伙的钱包缩水;如果太低,又怕经济没劲儿。按照美联储2%的理想目标,现在2.7%确实还偏高,可对于急于拉选票的特朗普来说,“差不多就行”——只要能推动股市上涨,让企业贷款便宜点,他自然乐见其成。

不过市场反应比谁都快,美股直接跳涨,道指一天飙出440多点,纳指更是创下新纪录。不少人押注9月美联储降息概率接近95%。但仔细琢磨下去,其实暗流涌动:核心CPI同比3.1%,剔除住房后的服务业通胀也在走高。这种表面风平浪静、内里却有隐患的局面,很容易让决策层左右为难。

再看特朗普那句“我要起诉鲍威尔”,多少有些哗众取宠。他拿30亿修缮费说事儿,无非是转移视线,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争议制造声量。而且他刚换掉劳工统计局局长,有人怀疑最新CPI数据是不是也被“量身定制”过。但无论真假,这些动作已经足够扰乱舆论,把责任甩给央行,为自己的竞选造势铺路。

站在宏观角度,美联储如今处境颇为尴尬。一方面政治压力山大,总统天天催促;另一方面核心通胀依然顽固,如果贸然宽松,很可能重蹈70年代滞胀覆辙。当年正是因为央行顶不住政治干预导致货币超发,美国吃尽苦头。所以现在各界都盯着鲍威尔,看他怎么权衡利弊,是继续稳健还是顺水推舟?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若真开启新一轮降息,中美两国都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新变化。从产业链延伸来看,中国或许能从三个方向获得增益:

第一,跨境资本流向会出现微妙变化。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后,大批全球资金可能寻找收益率更优的新兴市场,而中国国债凭借较好的利差优势,将成为不少机构资金新的避风港。目前沪港通、债券通等渠道已极为畅达,为外资入场提供便利。一旦活水涌入,本地资本市场流动性将显著提升,高端制造、新能源等行业研发投入也会受益。

第二,对华出口企业可以通过汇率优势抵消部分关税成本。例如美元贬值5%,相当于变相削减10%关税的一半压力,使得中国商品竞争力增强。同时,通过灵活调整报价,中国厂商还能抢占东南亚及欧洲等第三方市场份额,在国际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第三,中国产业链与美国科技企业协作空间进一步扩容。融资成本降低将刺激硅谷初创公司和传统制造业加速扩张,而这些企业大量采购中国原材料与设备,比如新能源电池、半导体元件,从而带动国内上下游产业共同成长。这种深度融合,让中国产业链具备不可替代性,即使外部环境变幻莫测,也能稳住基本盘并抓住增量机会。

当然,并不是所有资源型股票都会因全球宽松而普遍受益。有观点误以为只要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各类资源股就一定集体爆发。但实际情况远比想象复杂,例如部分周期品由于供需结构调整反而未必跟随上涨。因此投资者切忌“一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