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丙辉数科:用 “汽车级智造” 破解建筑工业化的定制化难题

发布日期:2025-08-19 10:59 点击次数:195

当建筑行业还在为“劳动力荒” 和 “定制化生产矛盾” 头疼时,一家天津企业已用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的思路跑出了答案。天津丙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丙辉数科”),凭借自主研发的建筑工业化智能制造系统,在两个实验工厂里实现了 “个性化构件批量生产”—— 月均产出较行业均值提升 78%,交付周期从 45 天压缩至 7 天,单方成本降低 439 元。其服务龙湖、中建等头部客户的项目合同总额超 5.6 亿元,用 “数字孪生 + 智能产线” 的组合拳,重新定义了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边界。

行业困局:政策红利下的“定制化死结”

建筑工业化早已不是新鲜概念。自2016 年国务院发文推动装配式建筑以来,政策目标明确:2025 年装配式建筑渗透率需达 30%,对应市场规模近 5 万亿元。但现实是,行业陷入了 “想定制却怕成本高,想批量又失个性化” 的死结。

核心矛盾集中在三点:

生产效率与定制化的冲突:建筑物本身具有唯一性,预制构件(PC 构件)需按项目设计定制,但传统工厂依赖人工调整模具,工艺切换频繁,导致行业月均产出仅 4500m³,半成品库存积压达 2000m³;

数据断层导致全链低效:设计、生产、施工环节各自为战,CAD 图纸手动转化为生产数据易出错,某项目曾因设计未考虑生产工艺,导致 10% 构件报废;

传统系统水土不服:金蝶、浪潮等通用制造业ERP,无法适配建筑行业 “项目式生产” 特性,而国外标准化方案(如模数化设计)又不符合国内建筑多样性需求,行业亟需专属解决方案。

劳动力短缺更让矛盾雪上加霜。2014-2018 年,建筑业农民工月收入年增 6.3%,但人数占比从 22.3% 降至 18.6%,“没人干、干得慢、成本高” 成为多数预制构件厂的常态。

破局路径:全链条数字化的“汽车级” 改造

丙辉数科的解法,是将汽车制造的“标准化流程” 与建筑的 “个性化需求” 通过数字化融合。其核心是构建 “设计 - 生产 - 物流 - 施工” 的数据闭环,用 “手段标准化” 实现 “产品个性化”。

第一步:设计端的数字孪生打底

区别于传统CAD 画图,丙辉用 Tekla 软件搭建 1:1 BIM 模型,小到构件的钢筋间距、材料规格,大到施工安装的节点细节,均在虚拟世界完成仿真。自主开发的 Tekla 组件库可实现 “快速建模 + 自动出图”,设计效率提升 50%,更关键的是 —— 模型数据能直接转化为生产指令,无需人工二次录入,数据错误率从行业 15% 降至 0.5% 以下。

第二步:生产端的柔性化改造

最关键的突破是“通用模具” 技术。针对不同构件的尺寸差异,丙辉研发的铝合金通用模具通过橡胶垫层弹性适配,配合桁架机械臂自动抓取摆放,模具更换时间从 2 小时缩短至 15 分钟。再叠加 MES 系统的实时调度(如自动下发加工数据、异常情况闭环处理),生产线人均工效达 8m³/ 人 / 8H,是行业均值(1.3m³)的 6 倍,模具成本占比从 1.6% 压减至 0.46%。

第三步:全链路的数据协同

自主研发的ERP+APS+MES 系统构成 “生产大脑”:APS 根据项目交期和产能自动排产,避免资源浪费;ERP 打通设计 BOM、采购需求与库存数据,原材料库存降低 65%;MES 则实时跟踪生产进度,让每一根构件都可追溯。在天津国印文苑项目中,这套系统实现 “设计数据 3 天内转化为生产动作”,较传统模式提速 90%。

价值验证:从效率提升到行业赋能

丙辉的智能制造系统已在实战中经受住考验。以10 万 m³ 规模工厂为例,其核心运营数据全面碾压行业均值:

效率端:月均产出8000m³(行业 4500m³),成品库存 2000m³(行业 6500m³),交付周期 7 天(行业 45 天);

成本端:直接单方成本降低439 元,年增收益超 4300 万元,管理人员减少 30%,辅助人工减少 67%;

客户端:服务龙湖北京青龙湖镇项目(合同额7169 万元)、中建科技北京平谷项目(6772 万元)等,累计签约总额 5.63 亿元,意向订单 2.4 亿元。

更重要的是,丙辉正从“自用” 走向 “赋能”。其模式已吸引 10 余家建筑工业化企业洽谈合作,计划通过 “智能系统销售 + 工厂升级服务”,将 “天津经验” 复制到全国。例如,某河北预制构件厂引入其 MES 系统后,生产异常处理时间从 4 小时缩短至 30 分钟,不良率下降 40%。

【创投市场】:在建筑工业化从“政策驱动” 转向 “效率驱动” 的关键期,丙辉数科的实践证明:行业的核心痛点不是 “要不要工业化”,而是 “如何用数字化破解定制化难题”。当更多工厂能像丙辉这样,用 “汽车级” 的智造能力生产个性化构件,建筑行业 “降本 15%、工期缩 1/3” 的目标才真正可期。

卓力新能源:用 “双电 + 氢” 技术啃下重型装备电动化硬骨头

从田间来,到田间去的果农利器:遵化心之想喷雾机

左信汽车:ETC 芯片级突破,瞄准科创板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