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近期很不平静。一场本打算借机向美国示好的联合演习,却在行动刚开始后不到24小时,就让其中一个参与方,意想不到地受到了来自美国方面的严厉打击。这个结果,确实出乎不少人预料。
它直接揭示了当一些国家试图在大国之间寻找战略空间时,可能面临的复杂局面和潜在风险。印度在南海的动作,原本想要证明自己有价值,但最终的结局却完全偏离了预设轨道。
南海演习,想给谁看
8月3日下午,印度海军出动了五艘军舰,包括“德里”号驱逐舰和四艘护卫舰。它们驶入黄岩岛附近海域,与菲律宾的两艘巡逻舰一道,展开了首次“联合巡航”。
印度海军少将普拉卡什当时在甲板上高声宣称,印菲两国是“自由航行的守护者”。同一时间,菲律宾国防部网站用大字样发布通告,称这次行动是“对抗地区霸权的重要里程碑”。
菲律宾为了争取印度的支持,付出了不少努力。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甚至主动表示,愿意从印度购买更多的武器系统,还公开说印度的国防装备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实惠。
这些举动,表面上看是地区合作,但深层次原因在于两国都想向美国展示自己的“分量”。特朗普正在调整美国的传统盟友体系,一些伙伴被认为价值正在减弱。
在这种背景下,印度和菲律宾都感到焦虑,急于证明自己在遏制中国这个印太战略目标中的重要性。他们希望通过这些南海的行动,让美国看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特朗普,直接给了重击
然而,印度这种想通过南海行动来博取好感的做法,并没有得到特朗普的积极回应。恰恰相反,印度很快就遭遇了来自特朗普政府的严厉打击。
早在近期7月30日,特朗普就已经签署了一项针对印度的“25%对等关税法案”。这个铺垫,预示着后续可能发生的局面。
接下来,近期8月2日,美军印太司令部就把印度移出了“可信赖防务伙伴”名单。理由很直接:印度实战能力没达标。这其中,5月7日的印巴空战就是明证,当时印度空军有五架阵风战机被击落。
更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印度军舰编队驶离南海不到19个小时,也就是近期8月4日清晨6点37分,特朗普的社交账号就更新了信息。他直接指责印度大规模购买俄罗斯石油,并将其转卖到国际市场牟取暴利。
特朗普还附上了白宫行政令的扫描件,明确表示要提高对印度钢材的关税,从25%提升到32%。化工品的关税更是直接翻倍到了40%。
其实,就在近期8月3日,特朗普的高级幕僚、白宫办公厅副主任米勒,就已经公开严厉批评过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是在资助战争。
随后,近期8月4日清晨7点,印度驻美大使桑杜就被紧急召见。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当面给他看了两份数据:今年上半年,印度转卖俄油获利58亿美元,同时从美国进口的页岩气却骤降了42%。
特朗普在电话里对幕僚咆哮:“莫迪以为派几艘船就能要挟我们?那些破船连巴基斯坦空军都打不过!”印度股市闻讯暴跌,塔塔钢铁在这一天市值蒸发了17亿美元。
近期8月4日中午,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说得更直接:“等我把关税加到50%,莫迪就会跪着来求饶!”印度希望讨好美国的行动,最终却换来了经济和外交上的连番重压。
中方应对,有理有节
在印度和菲律宾在南海制造“麻烦”时,解放军方面保持了高度警惕和控制。印度军舰与菲方摆拍期间,解放军052D型银川舰始终保持3海里的距离进行监控。
卫星照片显示,银川舰的相控阵雷达全程处于开机状态。舰载直升机也一直在印度舰艇编队头顶低空盘旋。
同时,在距离演习区域200公里外的永暑礁机场,有四架歼-16战机挂弹待命。这些部署,直接表明了解放军对南海态势的全面掌握。
近期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在新加坡访问时,记者追问南海问题,他只说了一句话:“解放军的实弹训练场随时开放。”这话虽然短,但传递的信息很明确。
在经济层面,中国商务部也在近期8月4日发布公告,对原产印度的农药氯氰菊酯征收37%的反倾销税。这种农药每年的出口额恰好是8亿美元。
面对特朗普的强硬立场和中方的应对,印度外交部也在近期8月4日发表了六点声明。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声明更多地像是一种抱怨,表达着“你们双标”、“我们很冤枉”的情绪,而不是有力的回应。
结语
这场南海风波,最终演变成了一场针对印度的多重打击。印度高调的行动,本想向美国展示自己的战略价值,结果非但没有得到预期的支持,反而引来了美国方面的连番重击。
这确实值得思考。想在大国之间寻找自己的位置,或者试图通过制造地区摩擦来争取某种利益,往往会发现实际结果和最初的设想完全不同。国际关系复杂多变,这种策略的风险非常高。
有时候,一些国家可能想利用大国间的矛盾来为自己谋利,但最终却可能成为多方博弈中承受损失的一方。谁能真正把握全局,谁能保持冷静,最终才能避免自己陷入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