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投资超400亿!重庆东站冲刺开通,高铁网构建 “1236通达圈”,2027年多线贯通

发布日期:2025-08-30 03:07 点击次数:58

2025年6月的一天,黔江居民李大姐坐上了刚开通的渝厦高铁,手机还没刷完几条消息,广播就提醒重庆东站快到了。这趟66分钟的旅程,让她上午在家摘完猕猴桃,中午就能到主城逛街吃火锅。这样的便捷,正源于重庆正在织密的“米”字型高铁网。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核心枢纽,重庆今年在铁路上的投入超过4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目前全市铁路运营里程快到2900公里,其中高铁有1100多公里,还有1100公里的线路正在建设中。这些铁轨像毛细血管一样伸展,正悄悄改变着西部的交通格局。

大家常说的“1236通达圈”,说的是未来从重庆出发,1小时到成都、贵阳,3小时到周边省会,6小时直达北上广深。这可不是纸上谈兵,西向的成渝中线高铁2027年通车后,重庆到成都只要50分钟,比现在坐动车快了近一半。西南方向的渝昆高铁也将在同年全线贯通,以后去昆明看滇池,2个半小时就能到。

东南方向的进展更让人期待,2025年6月渝厦高铁重庆东到黔江段已经通车,黔江彻底告别了没有高铁的历史。接下来黔吉高铁开工后,重庆到长沙只要2个半小时,周末去橘子洲头散步将变成常事。向东的渝宜高铁也已开工,2030年通车后,坐高铁去上海只要5个多小时,比现在节省一半时间。

要说当下最受关注的工程,当属重庆东站。这个建在南岸茶园的超级车站,总建筑面积有122万平方米,15个站台29条线路的规模,相当于28个标准足球场大。站里最显眼的是40根41米高的树形柱,远远望去就像一片黄桷树林立,屋顶的天窗设计成两江交汇的水纹形状,站在里面抬头就能感受到重庆的山水灵气。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里的换乘体验。从高铁下来,最多5分钟就能转乘地铁、公交或者长途汽车,最远换乘距离不超过200米。站内还有北斗导航和节能空调,不仅找路方便,夏天也不会觉得闷热,据说一年能省电38万度,够一个普通家庭用几十年。目前东站已经进入开通前的冲刺阶段,配套的地铁6号线、24号线、27号线都在同步推进。

建设中的难点也不少。成渝中线的小安溪特大桥正在架设箱梁,渝万高铁的渠溪河特大桥8月刚合龙,这些横跨江河的工程,都是建设者们一点点拼起来的,就为了2027年能准时通车。

高铁带来的变化不止于出行。东站周边正在规划50平方公里的新城,以后这里不仅是交通枢纽,还会聚集200多家企业总部,上班、逛街、坐高铁能一站式搞定,预计到2030年这里的GDP将达到千亿规模。

旅游爱好者也有好消息,渝湘高铁把武隆仙女山、南川金佛山串了起来,以后去这些景点不用再颠簸几小时,预计旅游收入能增长20%。对渝东南的居民来说,高铁更是改变了生活,以前黔江到重庆主城要近3小时,现在1小时就能到,山里的猕猴桃、腊肉能更快运出去,城里的医生、老师也能更方便地到山区服务。

按照规划,到2027年重庆高铁里程将超过1700公里,黔吉高铁也会开工建设。再往后到2035年,重庆将实现“区区通高铁、县县通铁路”,形成“米字型高铁+两环十一干线”的铁路网。那时从重庆出发,不管是去周边区县还是全国各地,都会像现在坐公交一样方便。

这些铁轨铺就的不仅是交通线,更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它们把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快地汇聚起来,让重庆从过去的“过路通道”变成真正的“枢纽中心”。对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更短的通勤时间、更多的工作机会、更丰富的旅游选择。

十年前,谁能想到从重庆到成都能快到一杯咖啡的功夫?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动车,变化的不只是速度,更是生活的可能性。当“米”字型高铁网真正织成那天,我们或许会发现,地理上的距离不再是阻碍,西部内陆城市的开放之门,正被这些钢铁脉络悄悄推开。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