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历史话语权角力!九三阅兵临近日本外交压力,他们在担心什么

发布日期:2025-08-31 16:28 点击次数:57

天安门广场正在加紧最后的准备,铁骑整列,战机待飞,世界目光聚焦在中国即将举行的盛大阅兵。而就在这时,日本却悄悄在世界各地“跑关系”,不遗余力地劝说各国领导人不要来。

这不是单纯的外交摩擦,而是一场关乎历史解释权的较量。

很多人可能只看到表面动作,却没意识到背后的棋局。历史不是简单的过去记录,它直接影响现在和未来。谁能掌握解释权,谁就能在国际舆论中占据道德制高点。

七十多年前的欧洲战场,其实就发生过一次“解释权争夺”。1945年,苏联红军早已攻入柏林,在总理府插起了红旗。按常理,德国应当向苏联首先投降,但历史的走向并非如此。5月7日,德国高层先与以英美为主力的盟军签了投降协议。苏联当然不能接受,于是继续推进战线,迫使纳粹于5月8日,在朱可夫元帅主持下,由德国最高统帅部总长凯特尔正式向苏军递交投降书。

从那一天起,历史书上写明了,是苏联主持了德国的最后投降。 这是苏联坚持的结果,也是对世人最直观的历史叙述。一个日期,一个主持人,就确立了苏联在二战欧洲战场上的历史地位。

亚洲战场也是同样的逻辑。日本天皇在8月15日发布的《终战诏书》,通篇没有“投降”与“战败”字样,只说“停战”。直到9月2日,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才在9个受降国面前正式签署投降书,之后才真正下令放下武器,履行条款。

这就为战后叙事埋下了伏笔。几十年来,日本官方在课本上淡化侵略二字,用“进入”取而代之,甚至不承认败于中国军民抵抗的事实。他们知道,一旦承认,不仅是历史评价,更是国际地位的变化。

更有一些境外势力“远程操控”的媒体,在网络上替日本说话,说什么“中国抗战胜利不过是蹭美国原子弹的顺风车”,背后目的就是削弱中国人民14年抗战、3500多万伤亡的实际贡献。

因此,9月3日被立法确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意义极为特殊。 和国庆阅兵不同,这不是庆生的全家福,而是民族精神的纪念碑。

日本这次急着阻挠各国参加九三阅兵,给出的理由是“反日色彩”和“过度聚焦”,听起来荒唐,但他们的真实担心很简单:中国主导的历史叙事在国际社会影响扩大,这对他们几十年努力粉饰的历史观是硬伤。

有人质疑,和平年代阅兵值不值?但这场阅兵的意义,不只是展示武器,更是宣示背后的意志。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从甲午到抗战,中国一次次被迫屈辱签约,这种历史记忆刻在民族的骨子里。如今,这种记忆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告诉世界,和平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需要有足够的实力去守住。

威慑力从来不靠嘴巴,而要让对方看到真实的代价。

截至目前,已有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这已经足以表明,尽管日本四处游说,影响力有限。更何况,这场阅兵早已完成了它的首要任务——让全世界看清,中国不会放弃历史的尊严和底线。

日本怕的,不只是天安门广场上的钢铁方阵,而是那些排列整齐的历史事实,会在这一日被更多人看见、记住。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