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北部海岸,欣克利角核电工地像一具生锈的钢铁骨架。 龙门吊被切成废铁,混凝土基座爬满红褐色锈迹,工头盯着图纸直叹气:“七成钢筋是中国货,现在去哪儿找替代? ” 三年前,英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把中广核踢出这个460亿英镑的项目。 如今,造价飙到660亿英镑,2031年都难发电。 而当初被排斥的中国工程师,正在阿根廷沙漠里安装“华龙一号”的反应堆压力容器。
赶走合作伙伴的代价,是电费单上的数字疯涨。 英国国家电网估算,欣克利角一旦投产,电价将飙升至每兆瓦时120英镑,比中国核电成本高出30%。 寒冬里,政府只能重启关停七年的燃煤电厂,黑烟裹着环保组织的骂声飘过伦敦塔桥。 BBC主持人尴尬提醒市民:“今晚多盖条被子、不是缺电,是电力系统要休息。 ”
所谓“安全审查”,成了技术封锁的遮羞布。 核岛施工区挂着刺眼的黄牌子:“非英法工程师禁入”。 中方团队连图纸都摸不到,递个数据要跑五道审批。 有中国工程师提出优化冷却系统的方案,却被一句“不合英国标准”驳回。 结果法国人用了更差的设计,导致工期拖延两年。 项目最核心的压力容器,最后还是得偷偷找中国下单。
英国工业的底裤,在这场闹剧中漏了风。 去工业化三十年,连高强度钢筋都造不利索。 法国电力公司私下抱怨:“除了中国,没人能接紧急订单。 ”而地球另一端,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在50℃高温下提前并网发电,沙特沙漠里戴“中国红”安全帽的团队,正用国产焊机按中国标准拼接管道。 沙特能源大臣面对镜头摊手:“中国人教全套技术,价格便宜一半,为什么不用? ”
中国核电的底气,藏在甘肃戈壁滩里。 全球首座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堆在这里满功率运行,钍资源替代铀矿,核废料毒性直降80%。 内蒙古的“国铀一号”工程更把地浸采铀技术玩出花、往地下灌二氧化碳就能提取铀矿,年消耗废气3万吨,够30台机组吃饱。 英国卡在燃料困局时,中国连新疆沙漠的“呆矿”都盘活了。
产业链才是终极王牌。 上海郊区的车间里,重达300吨的蒸汽轮机转子正做最后抛光。 这类核心部件,中国每年能产20台套。 从黑龙江的核级焊条厂到四川的抗震支架生产线,5400家企业串成一条龙。 连最不起眼的螺丝钉,都有宁波工厂专供核级钛合金防松螺母。 反观英国,为等一个法国造的阀门,停工了半年。
核电站早就不只发电了。 山东海阳核能供暖管道铺进小区,冬天室温稳在25℃。 浙江秦山核电站拉专线给化工厂供蒸汽,取代了二百多根冒黑烟的烟囱。 最绝的是田湾核电站的“水热同产”装置、海水流进去,95℃的纯净水和电同时送出来,淡化的盐水还能制矿盐。
英国能源大臣穿着西装主持北海油田重启仪式时,他背后报纸的头条还印着去年“拥抱碳中和”的誓言。 欣克利角的锈迹会越来越深,而阿根廷沙漠里,中国吊车正把“华龙一号”的白色安全壳吊装到位。 阿根廷工程师摸着反应堆外壳感叹:“原来这就是自主权、想合作就随时能造,不用看别人脸色。 ”
#图文打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