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百亿私募金已近100家,冲4000的标的正在试盘!

发布日期:2025-08-29 18:27 点击次数:171

最近私募圈热闹得很,百亿级私募数量突破90家,量化策略更是风光无限。但就在市场一片欢腾之际,我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头部私募开始"封盘"限购了。这让我想起去年茅台被国家队增持却股价下跌的怪事——表面热闹背后,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交易密码。

一、量化狂欢下的冷思考

私募市场确实在回暖。44家百亿私募中量化机构占11席,7月备案产品前十名清一色是量化管理人。量化私募数量反超,没啥,就是因为成绩好?那么他们为什么成绩好,就因为跟主观比,成本控制的更出色。这方面有很多和散户想想不一样的地方。机构成本越高越不敢拉升,拉上去别人跑了,自己站岗。;越是成本低,越是敢拉升,因为拉升之后自己成本比别人低,想什么时候撤都可以。于是,更易发动行情、更容易争取先手。

但8月中旬开始,多家头部量化私募出现负超额收益,这个细节值得玩味。

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当市场对某种策略形成一致预期时,往往就是变盘的前兆。年初量化策略的优异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盘股活跃和策略拥挤度改善。但就像参加晚宴要知道离场时间,投资更要看清"散场信号"。

二、信息焦虑与交易真相

在这个数据泛滥的时代,散户最容易陷入"知道得越多,错得越离谱"的怪圈。持仓涨了纠结卖不卖,跌了犹豫割不割,这种焦虑本质上源于看不清交易的本质——就像透过毛玻璃看世界,轮廓模糊却自以为清晰。

记得2024年二季度,国家队大举增持茅台,持股市值高达270亿,但股价却反常下跌。当时很多散户跟着"抄作业",结果损失惨重。后来我用专业工具复盘才发现:虽然机构持仓还在,但「机构库存」数据早已归零——这意味着大资金停止了主动交易。

PS: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三、震荡市中的生存法则

现在的市场有个显著特征:上涨如闪电,调整似蜗牛。某只股票从去年9月至今,真正上涨的日子不过寥寥数日,其余40多个交易日全在震荡。这种"用时间换空间"的玩法,本质上是机构在测试标的的成色。

但有趣的是,当我调出同期的「机构库存」数据时,橙色柱体显示机构资金始终暗流涌动。这就像看魔术表演,普通人盯着魔术师右手的花哨动作,却忽略了左手的关键操作。

市场不会以为上涨而变得简单,甚至越是涨高影响的因素越多,下面3点都是很重要的。

警惕"明牌陷阱":国家队增持、知名私募加仓这些明面信息,必须结合交易行为数据验证

建立"数据免疫力":对碎片化信息保持距离,专注核心交易逻辑

善用专业工具:就像医生需要X光机,投资者需要能透视交易行为的工具

现在的市场,量化私募能封盘限购保护投资者,但散户只能自我保护。当看到某量化渠道单月募资40亿时,与其跟风追捧,不如静下心来研究交易行为的底层逻辑。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