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辽宁舰算是个起点吧,2012年11月正式加入战斗序列,赶上的是从乌克兰引进的瓦良格号经过改装而来。那会儿中国海军还没啥经验,硬是咬紧牙关攻克了舰载机回收引导和恶劣海况下射击这些难题。在改造过程中,甲板地加固,电子设备也得升级,全靠咱们自己的人一天天摸索着搞出来。
一入列,辽宁舰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歼-15舰载机从陆地测试到海上起降,飞行员们不断模拟钩索回收的操作,数据反馈还帮着不断改进设计。不光如此,这艘大船带动了上万名工程师和工人的就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闭环。
辽宁舰的价值就在于,凭借这艘航母,中国海军得以从无到有,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也为之后的自主建造铺平了道路,避免了不少弯路。
山东舰的建设始于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正式服役,成为中国首艘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航母,它的排水量达6.6万吨,比辽宁舰稍微大一些。舰岛缩短了,飞行甲板面积变大,能容纳更多的飞机。内部舱室和机库的布局经过优化,电子系统也更先进,曾多次在武器实弹射击和海上补给等项上刷新纪录。
山东舰的建造,意味着中国正式迈入自主生产的新时代。江南造船厂的团队,从钢板开始切割,到模块拼接,整个过程全部由国产设备和技术完成。供应链方面,从上游的原材料到下游的测试环节,一气呵成,全部自主掌控。
山东舰已加入舰队,就带着队伍进行跨区域的机动演练,实战化的训练也跟着大幅度提高,战斗能力直线上升,效果明显。
福建舰在2022年6月正式下水,排水量达8万吨级,采用了电磁弹射技术,彻底取代了原来的滑跃式,这可是中国航母的一大飞跃。尽管是传统动力体系,但它还能支撑电磁弹射系统,电力供应非常强大,主要靠的是综合电力推进技术,发电机组高效集成。福建舰还能携带更多的舰载机,载重能力也更强,这标志着中国航母从滑跃到弹射的重大跨越。
在建造过程中,上海江南厂采用了模块化拼装,误差控制在厘米范围内,气动布局还经过风洞测试进行了优化。从辽宁到福建,经历了13年的三级跳,发展速度之快让人都惊叹不已,背后则离不开国家战略的支持,军工预算不断增加,科研院所的合作也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航母的完整运作可不能少了舰载机、预警机和补给舰,整个编队才能真正运转起来。自2016年首舰歼-15成功着陆开始,训练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飞行员们从几百小时的飞行经验积累起步,现在这个规模已经逐渐成型。
韩国那边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韩国海军起步还算早,2003年“独岛”号两栖攻击舰就下水了,排水量达1.9万吨,能搭载直升机和登陆艇,在亚洲算是挺先进的了。不过,这玩意儿也只能算准航母,离真正的航母还差远了。甲板短,起降啥的限制挺多,主要还是用来搞近海两栖作战。
韩国人看中国眼馋啊,2019年的国防中期计划里,CVX轻型航母的方案终于露了面,排水量3万吨,打算在2025年前开始动工,预计2033年投入使用,配备20架F-35B垂直起降战机。这个设计里,自动化水平挺高的,舰员只用440人,舰载机由空军来操作,海军和空军还能合作。不过,从始至终,最大的障碍还是预算和优先级的问题搁在那儿摆着。
2022年,尹锡悦上台,强调对朝防御,航母拨款没批,国防预算转向陆基导弹。 到2025年5月,消息爆出,CVX正式放弃,总额82亿美元的五个项目砍掉,包括这个航母梦,转而建无人机母舰。
主要原因是成本不断上涨,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而且能力上有重复。韩国经济很强,但军费只占GDP的2.8%,所以也挤不出那么多资金来买象征性的装备。
从技术角度来看,韩国早就打下了基础,造船业在全球算是数一数二,现代重工、韩华海洋等大厂,订单源源不断。不过,航母的结构挺复杂,像弹射器和拦阻索这些关键设备,韩国还没有太多经验积累。
看来韩国转头关注KF-21,这款国产隐形战机在2022年7月实现了首次试飞,预计2026年开始量产,第一批交付40架。要想搞出舰载版的KF-21N,就得考量折叠机翼和加强起落架,飞机长度也得延长到17.6米。不过呢,按常规的气动布局,短距起降是难以胜任的,在3万吨级的平台上滑跑空间有限,最终还是得用中型4万吨级的舰只才行。
目前还在开发衍生型号,需求评估也在进行中,但缺乏经验,而且风洞测试出来的数据也不太理想。想找合作伙伴?美国不太可能答应,怕影响F-35的市场份额;俄罗斯也有垂直起降的老技术,不过自从俄乌冲突后,韩俄关系变得冷淡,2022年起,首尔街头抗议不断。
KF-21目前正在加入高超导弹技术,预计在2025年8月会确认空射方案,搭载的是基于KTSSM的系统,每架喷气机配备两枚,主要是加强对地攻击能力。不过那舰载版嘛,前途不太乐观,还是停留在模型阶段,还没实质性推进。
地缘政治成了韩国航母最大的大障碍。这边半岛夹在中美日之间,日本列岛挡住了东海的出路,航母的投送能力受限,主要的威胁来自朝鲜的导弹核潜艇,近海防御还行,想远洋展示实力,似乎不太现实。
韩日关系在慢慢变好,不过美国的“印太战略”也在拉拢韩国,但这事儿其实也有限制,让韩国不能太自由,毕竟在核保护伞底下,韩国自己想搞核武器的声音挺多,讨论得挺热闹,但要说有急着用航母,似乎还没有这个必要。
到了2025年3月,国会对预算项目下手,议员们在辩论时直说这些项目重复,觉得钱应该用在无人机和导弹上。韩国海军的总兵力大约6.7万,拥有74艘主力舰,总吨位达35万吨,其中,独岛级舰艇算是王牌,能搭载MV-22鱼鹰,但要把它改成航母,就得大动干戈,花费也会变成原来的一倍。
中国航母代表着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的象征,一旦福建舰投入服役,意味着三艘航母的时代正式开启,相关编队的军事演习也变得频繁。韩国的愿望落空了,这并不是能力上的问题,而是基于实际情况的深思熟虑。
2025年5月的MADEX展上,韩华在展台上展示了无人机航行的概念,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围观,但相比之前航母模型的热闹场面,这次就显得没那么热闹啦。
中国嘛,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坚定的决心;韩国比较难,就只能在夹缝中硬撑着生存。说到底,强国的梦想得一步步稳扎稳打。